正當全球投資機構聚焦油價何時站上100美元/桶整數關口時,倫敦期鋁卻悄悄掀起一輪凌厲漲勢。
截至2月9日19時30分,倫敦期鋁主力合約報價徘徊在3205.8美元/噸,隔夜一度創下2008年以來最高值3236美元/噸。
這意味著倫敦期鋁繼去年上漲42%后,今年以來繼續上漲逾14%,成為今年以來倫敦金屬交易所表現最好的金屬之一。
“目前,倫敦期鋁漲勢顯得難以阻擋。”一位華爾街大宗商品投資型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直言。2月以來,眾多對沖基金爭相涌入期鋁市場買漲套利,以擊鼓傳花式的激進建倉方式助推倫敦期鋁在突破3000美元/噸整數關口后,迅速向3250美元/噸逼近。
“供需關系趨緊,的確是推動倫敦期鋁價格節節攀升的根本原因之一。”上述華爾街大宗商品投資型對沖基金經理指出。
數據顯示,LME注冊的鋁庫存已從去年3月的約200萬噸,降至76.77萬噸,創下2007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這也觸發通脹交易再度活躍。”一位美國大宗商品期貨經紀商告訴記者。此前,眾多華爾街投資機構熱捧通脹交易,主要原因是歐美央行采取力度極大的寬松貨幣政策,如今隨著這些國家相繼收緊貨幣政策,大宗商品供應緊張與國際關系變局正成為他們繼續追逐通脹交易的主要理由,炒作倫敦期鋁迭創新高,無疑是新一輪通脹交易“抬頭”的風向標。
一位華爾街多策略對沖基金經理坦言,通脹交易已成為今年對沖基金的一大核心投資策略,尤其在疫情持續沖擊與國際關系多變背景下,一旦某些大宗商品因此遭遇供應短缺,炒作買漲這些大宗商品或將實現出乎預期的高回報。
高盛集團大宗商品資深分析師Jeff Currie直言,當前眾多大宗商品期貨品種處于遠期貼水狀態,表明供應短缺正在不斷抬高眾多大宗商品價格,這是他從業30年以來從未見過的景象。
數據顯示,LME注冊的鋁庫存已從去年3月的約200萬噸,降至76.77萬噸,創下2007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誰在瘋狂追漲倫敦期鋁?
多位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直言,他們之所以加入買漲倫敦期鋁陣營,主要是基于鋁現貨較三個月期貨的溢價持續上漲。
如今,鋁現貨較三個月期貨的溢價達到約40美元/噸,創下2018年7月以來的最高值。
“這表明市場對鋁供應短缺的擔憂正在持續升溫。”前述華爾街大宗商品投資型對沖基金經理坦言。這吸引眾多對沖基金同行爭相涌入買漲倫敦期鋁獲利。
記者多方了解到,大宗商品投資型對沖基金的買漲套利做法相當“直接”,就是建立龐大的倫敦期鋁多頭頭寸。甚至部分對沖基金不做任何套期保值操作,因為他們認為供應短缺壓力將令倫敦期鋁持續上漲,任何套保操作反而無法實現買漲收益最大化。
荷蘭國際集團高級大宗商品策略師Wenyu Yao表示,由于歐洲能源供應壓力導致鋁產能受限,當前鋁處于一場完美的上漲風暴中。
除了大宗商品投資型對沖基金,目前眾多量化投資型對沖基金也加入買漲期鋁陣營。因為他們認為相比持續震蕩的股票資產,買漲處于供應短缺狀況的期鋁反而是勝算更高的投資獲利策略。
目前,不少投資機構正在“靜待”倫敦期鋁價格在短期內突破3500美元/噸,因為他們正看到更多資本入場,以擊鼓傳花的方式持續推高鋁價。
其中,不少大型資管機構也開始將買漲期鋁納入應對地緣政治風險的投資組合。他們認為,若俄烏局勢驟然惡化導致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采取制裁措施,俄羅斯鋁出口受限將放大全球鋁供應短缺風波。
此外,部分大型資管機構也將買漲期鋁視為對抗高通脹的重要投資品種。
全球大型對沖基金——橋水基金高管Karen Karniol-Tambour表示,隨著經濟擴張與價格上漲,大宗商品是最未被充分利用的對沖通脹工具。
“你需要尋找的是那些在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壓力大的情況下仍會表現良好的資產。我個人偏好金屬和碳排放權。”Karen Karniol-Tambour指出。
通脹交易“王者歸來”?
值得注意的是,倫敦期鋁價格持續迭創新高,也被華爾街投資機構視為通脹交易“王者歸來”的重要風向標。
“此前,受美聯儲加快升息縮表步伐的影響,通脹交易一度偃旗息鼓。但在鋁價持續上漲,以及油價站上90美元/桶的共振下,越來越多對沖基金相信通脹交易仍是今年一大投資主題。”一位華爾街多策略對沖基金經理直言。究其原因,一是美聯儲激進升息縮表預期正在降溫,令美元漲勢受限,無形間激勵通脹交易復蘇,二是全球眾多大宗商品供應處于短缺狀況,刺激通脹交易迅速卷土重來。
高盛集團的大宗商品資深分析師Jeff Currie表示,在28種大宗商品里,目前19種處于期貨貼水狀況(遠期期貨價格低于近月期貨價格),表明這些大宗商品處于供應短缺狀況,創下1997年以來的最嚴峻形勢。此外,海運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都可能導致大宗商品開采率不足,加劇了大宗商品供應短缺壓力。
記者多方了解到,這正吸引越來越多投資機構迅速加入通脹交易陣營。但是,鑒于歐美央行正在收緊貨幣政策,目前多數投資機構的大宗商品杠桿投資倍數較過去兩年有所降低。
上述美國大宗商品期貨經紀商透露,過去兩年美聯儲采取極度寬松貨幣政策期間,部分對沖基金使用6倍資金杠桿買漲大宗商品并掀起通脹交易,如今這個數值降至4.5倍左右。
在他看來,這或造成今年通脹交易的熱度略低于過去兩年。
但是,多位對沖基金經理對此反駁說,隨著買漲大宗商品的投資機構數量日益增多,今年通脹交易的熱度或絲毫不減。事實上,正是參與機構日益增多,不少持有龐大原油、鋁期貨多頭頭寸的對沖基金正在靜待未來半年內,原油價格站上100美元/桶整數關口,倫敦期鋁價格沖上3500美元/噸。
“這背后,是當前大宗商品估值偏低,加之供應短缺所帶來的價格上漲效應,正不斷吸引新資本入場。”上述華爾街多策略對沖基金經理分析說。
華爾街知名對沖基金經理Paul Tudor Jones近日表示,相比股票等金融資產,大宗商品似乎被嚴重低估。即便美聯儲采取激進收緊貨幣政策對抗通脹,大宗商品表現仍將優于股票等金融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