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鋁加工材品種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約有300種合金、1500個品種。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涌現出大批國際先進產品和國家名牌產品走向世界。但是,在中國鋁材行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中,無法避免外企“使絆子”。
例如近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將對來自中國的鋁型材產品征收高達48%的臨時反傾銷稅”一事,典型的貿易保護過激行為,違背市場自由競爭規則。不僅將損害中國出口企業的利益,同樣會傷及歐洲下游用戶及相關產業利益。
據了解,臨時反傾銷稅預計將于10月15日開始征收,屆時進口商必須以繳納反傾銷、反補貼保證金的方式才能繼續進口。其中,廣東豪美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和廣東精美特種型材有限公司將被征收30.4%的關稅;澳美鋁業將被征收38.2%的關稅,其他“合作方”將被征收34.9%的關稅,來自所有其他企業的材料將被征收48%的關稅。
對中國企業征收臨時反傾銷稅的行為,自然受到了歐洲鋁生產商的歡迎。歐洲鋁協會負責人稱,這些反傾銷稅對歐洲鋁價值鏈的生存至關重要,而鋁價值鏈對歐洲向數字和綠色經濟轉型至關重要。
事實上,歐盟少數企業提出的對中國鋁擠壓產品的傾銷指控,本質上是源于內部產品、管理、服務等因素,將其生產經營不善的后果轉嫁給中國出口企業。
趣涂料(趣涂網)資料顯示,事件的起因是今年1月3日以歐洲鋁業為代表的七家生產商產業團體提出投訴而進行的。這些生產商占歐盟鋁型材總產量的25%以上,成員包括挪威海德魯公司(Norsk Hydro)、力拓(Rio Tinto)和美國鋁業(Alcoa)。
歐洲鋁業協會稱,從中國向歐盟出口的壓延鋁產品(屬于調查范圍內的類型)從2016年的17.1萬噸增加到2019年的33萬噸。2019年,從中國進口的市場份額達到12%以上,與4年前相比翻了一番。中國的鋁生產補貼削弱了歐洲的產量,扭曲了全球市場,壓低了全球鋁價,威脅到歐洲鋁工業的競爭力,同時也削弱了歐洲鋁業可持續發展的壯志。
此番指控受到歐盟執委會的重視,隨后2月份,歐盟執委會便對中國是否傾銷鋁型材展開調查,調查將于2021年4月完成。另外,在歐洲鋁業協會提出申訴后,歐盟最近也對原產于中國的某些鋁軋制產品展開了反傾銷調查。
8月25日起,作為正在進行的反傾銷調查的一部分,歐盟指示各國海關當局采取適當步驟對來自中國的鋁型材產品進行登記。以便追溯和對這些進口產品實施反傾銷措施。
需要登記的產品包括棒材、型材(實心和空心)、管材。這類產品均未加工成形,可以用于結構件生產,如定尺切割、鉆孔、彎曲、倒角和螺紋。擠壓鋁制品包括含鋁量不超過99.3%的鋁材、合金或非合金。被排除于涉案產品之外的產品有:鋁制管子附件(例如通過焊接或緊固件;焊接管;包裝套件中的產品,其中包含組裝為最終產品所需的、無需進一步精加工或制造的零件(“成品套件”)。
可以看到,涉及的中國鋁產品范圍較廣,幾乎包括所有鋁擠壓材,涉案數量也相對較大,對中國鋁擠壓行業及市場可能產生的影響及連鎖反應不能小覷。
而歐洲鋁業協會總干事高度贊揚了該項措施,并敦促歐盟盡快采取有效的反傾銷措施。以保護歐洲鋁工業免受不公平定價的破壞性影響,確保歐洲鋁業得以生存。“確保歐洲鋁價值鏈的生存,這對包括可再生能源、電池、電力系統、資源節約型包裝、節能建筑和清潔生產機制等在內的低碳措施至關重要。”該歐洲鋁業協會總干事表示。
趣涂料(趣涂網)資料顯示,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越南等國已經對中國鋁擠壓材征收反傾銷稅,歐盟是尚未對中國此類產品正式征收反傾銷稅的重要市場。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鋁型材出口量104.6萬噸,其中對歐盟27國的出口量為13.7萬噸,超過越南的12.4萬噸,是中國最大的鋁型材出口經濟體。今年在疫情影響下,1-7月份鋁型材出口46.98萬噸,同比減少22.84%,其中對歐盟27國的出口量為6.67萬噸。隨著歐盟的臨時反傾銷稅的實施后,中國鋁型材稍有恢復的出口形勢又再度面臨挑戰。
不過大家也不必過于恐慌,中國鋁型材出口有180多個國家,歐盟實施反傾銷稅后國內有的型材企業放棄出口轉向國內,有的是開拓其他的海外市場。業內專家人士指出,歐盟臨時反傾銷稅對企業自身影響會大一些,對整個國內鋁供應影響有限。
趣涂料(趣涂網)了解到,受歐盟進行兩項反傾銷調查以及疫情導致經濟低迷影響,中國鋁材公司忠旺縮減旗下歐洲業務。“我們不知道是否會關閉法蘭克福辦公室,但正在進行一次重組,一些人會離開。”該公司一名工作人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