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晚,一個朋友給我發了條消息,和我說,聽說國儲要拋鋁了,讓我談談對鋁價的影響。
周三這個靴子終于落地了。國儲要將50萬(或者更多)噸儲備鋁投放市場,可這50萬噸投完,國儲手里還有多少貨呢,我想,基本快沒有了,一些戰略儲備,不能動。
我今天主要談一談這50萬噸鋁到底有多大的影響。
根據目前的生產情況,今年的鋁產量大概能達到4000萬噸,50萬噸,這大概是4.5天的產量。所以,對中國來說,這不是什么天量,對價格,我們從供需兩個方面來談談。
先談我最擅長的供給側,我親身經歷了電解鋁的這整個大周期,隨時都在關注供給端的變化,電解鋁的供給太大,主要是因為這個行業的勞模太多,都本著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的精神,千億身價的老板一天能工作16個小時,一周能工作7天。我以前常說,要是這幾個老板多休息,有空娛樂一下,也許鋁價比現在高多了。
工信*從2015年開始摸底,讓每個省統計建成和在建的產能,2016年政策出臺,以2015年報上來的數據為準,合規的就合規了,不合規的,產能置換。總之一句話,電解鋁再也不多增一噸產能,那些已經建成投產但沒有報給工信*的,自認倒霉吧,去買產能。
當時有很多地方去工信*游說,說自己有特長,特別適合干電解鋁,都被打了回來。隨著環保督察的開展,幾個電解鋁省(自治區)受到了點名批評,回去之后,又有一些產能關停了,關停沒有原因,現在不關停,就是沒有格局立場不正確了。
之前有機構問我,之后會不會批一些產能出來,我只能說三個字,不可能。起碼在10年之內看不到。
再看看國外的產能,電解鋁在全球主要分為以下幾個勢力:1,歐美(力拓、美鋁、海德魯),2、俄羅斯(俄鋁),3、中東(阿聯酋、阿曼、卡塔爾、巴林、伊朗、沙特),4、其他(印度、東南亞),以上四個勢力基本上覆蓋了國外90%的電解鋁,下面我們逐個簡短分析:
1,歐美的最后一個電解鋁廠幾乎是20年前投產的,也就是說,這20年,他們關停了不少產能,新產能基本沒怎么建。現在要他們新建產能,基本上不可能了。
2,俄鋁去年終于把一個新工廠投產,這個新工廠大概花了6年時間?或許更長,我沒去查數據,只能憑印象。所以從可研到建成投產,俄鋁的下一個工廠可能要花更多的時間。
3,中東是這20年來,除了中國之外,崛起最快的電解鋁勢力。依托廉價的能源,在發展制造業的鼓舞下,電解鋁廠如雨后春筍在中東大地拔地而起。但是巴林已經達到了150萬噸,阿聯酋也達到了260萬噸,阿曼的鋁廠前段時間就要賣,大家的發展空間都不大了。
4,最后一個看看印度和東南亞,印度從本質上來說,并不適合發展電解鋁,因為這個國家缺乏石油、天然氣,雖然有一些煤炭,但都掌握在印度的國有企業手里,和印度的國有企業比,中國的國有企業效率高太多了,水利發電也缺乏。這就基本限制住了印度的電解鋁,唯一一個可能快速發展的就東南亞了。
因此,電解鋁國際上的供給也不樂觀,未來十年,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大家基本上都在現有的盤子里玩了。
我們再來看看需求端。
電解鋁的需求一直都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緩慢增長的,無奈中國的電解鋁發展太快,導致了價格一直起不來。這幾年,有幾個新的應用,大大增加了電解鋁的需求量。
一個是汽車領域,汽車領域一直在以鋁代鋼,因為鋁更加輕,能更省燃油,在交通事故中表現也更好。中國和歐美發達國家在汽車用鋁上一直存在50公斤左右的差距,當然這個差距在慢慢縮小。新能源車的用鋁量比普通汽車要大多了,因為新能源車有一個接近1噸的電池組。為了保持汽車重量不超標,就必須更加多的用鋁。
假設能實現《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提出到2030年單車用鋁量超過350公斤,假設中國一年的汽車產量毅然保持2000萬輛,那么在汽車用鋁方面,就能實現700萬噸的量,大大多于目前300萬噸的用量。
第二個大規模的增長是來自于光伏,光伏的邊框和支架全都是鋁材的,起碼從目前來說,1 GW的光伏組件需要3萬噸左右的鋁,根據能源*的數據,2020年,中國光伏組件裝機48.2 GW,假設到2030年,光伏年裝機量達到300GW(這是很保守的量),這里將增加750萬噸左右的用量。這只是假設國內的組件裝機,考慮到全球的組件95%都是中國產的,還有更多的鋁隨著組件出口,因此量會更大。
當供給的口是扎住的,而需求的口一直在擴大,大家覺得這對鋁價會有什么影響?
回到我那個朋友問我的問題,我的答案是,短期之內,國儲將儲備鋁投放市場,對價格當然會有影響,從長期看,這點影響激不起任何浪花。